22
2024
-
06
国际环保认证制度现状及利用策略
时间: 2024-06-22 22:42:01 | 作者: 新闻中心
2015年9月,联合国所有会员国一致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希望实现的共同目标,包括消除贫穷、消除不平等和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17个目标和169个具体任务,与现有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相比,在环境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以及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领域的作用尤为显著,将成为促进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活动的基础。
2019年12月,为客服气候变化及环境危机,确保区域内工业的竞争力,欧盟正式公开宣布以“2050年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碳中和)为目标的《欧洲绿色协议》政策,这标志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工业领域正式发力。在《欧洲绿色协议》政策的8项政策目标中,工业领域政策的核心就是“循环经济”政策,目前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推动立法,引导可持续产品研究开发,直接影响境外出口企业。
2022年3月,欧盟又发布了“循环经济配套”政策,公布了《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ESPR)的立法计划,宣布从2024年开始,将依次按目标产品和材料类别进行监管,初步选定了含有铁、钢材、铝等9大候选产品。作为现有的欧盟生态设计法规,《能源相关这类的产品》(Energy related Product,ErP)正在对电气电子系列新产品进行监管,而监管的核心主要是产品的资源效率和环境足迹。因此,需要开展必要的先行活动。
在《欧洲绿色协议》政策中,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无关,而是将企业的ESG活动与投资挂钩。除了这些全球产品环境政策之外,近来工业领域的ESG问题愈发凸显,与企业在环保产品和材料上的成果紧密关联。因此,工业领域迫切地需要开发工艺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环境绩效,同时对产品和材料的资源效率和碳足迹进行系统化管理,以及客观数据的获取和积累。
与环保产品或材料相关的第三方认证,主要是对外交流有关环保绩效的信息,也是确保可信度、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近来全社会对资源循环及环境足迹的问题愈发关注,有关信息必须公开透明,因此,第三方认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需求激增。特别是对于现有的全球环境(碳)足迹认证计划中,认证标准和认证之间的相互认证在政策制度上也悄然发生明显的变化。随着欧盟有关标准的完成,资源循环相关认证对“回收材料含量”等全新认证计划的需求正在迅速扩大。
全球环境足迹认证计划是以ISO14025∶2006(III类环境产品声明,EPD)为基础,以生命周期评估(LCA)技术为手段,对产品和服务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量化结果的认证。全球首个EPD认证项目由瑞典的国际环境产品声明运营。目前全球的主要环境足迹认证机构如表1所示,大致分为国家和民间机构,共实施40多个认证项目。
欧盟在发布《欧洲绿色协议》政策前后,优先针对能源相关这类的产品的资源效率评估制定了规范(耐久性、可再制造性、可维修性、可回收性、重新使用部件比例、回收材料含量等),如图1所示。近年来,资源循环或回收再利用成为了ESG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出口企业为中心,有关产品及材料的认证计划的关注度及需求激增。值得一提的是,对回收材料的含量认证慢慢的开始应用于回收材料的二次利用,和产品营销,而且这一趋势非常明显。
回收材料的含量认证目前由UL或TüV等全球民间认证机构主导,在韩国也以民间团体为中心,计划从2024年开始运营相关认证项目。值得一提的是,UL正在强化对塑料等回收材料含量的认证;与此同时,鉴于相关领域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德国TüV也在开始运营认证计划。
对于回收材料的含量而言,核心问题是证明供应链中回收原料含量的可追溯性,包括对后制造及后消费的废弃原材料的回收工序、原料工序、零部件生产工序在内。因此,必须对相关供应链进行系统化的数据管理。此可见,为了获得认证,需要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
以本国主要成品出口大企业为中心,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各国应该实施减排绩效管理;为了应对客户日益严苛的要求,环境足迹认证应该逐步扩大到全体产品。此外,为了预先应对监管,顺利开展ESG和产品营销活动,通过实施差异化认证,从2023年开始,预计回收材料含量认证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时至今日,欧盟已经针对二次电池的回收材料含量和环境足迹发布了定量监管计划。为了提前应对年内可能出台的欧盟可持续产品政策,钢铁行业应该重点关注电器、电子、建筑等下业的资源循环,以及环境足迹相关法规,将其作为钢铁企业ESG活动切入点。
因此,为了建立未来监督管理法规的前瞻性应对体系,确保ESG经营活动的可信度,顺利实施环境绩效和产品营销,从长远来看,钢铁企业要以真实可信的信息为基础,制定相关的全球认证获取战略。通过系统的数据管理,持续取得相关认证,这并非是备择选项,而是大势所趋。
相关新闻
暂无数据